

扫码看视频
10月27日上午,阳光如金箔般洒落,市体育公园沐浴在秋日的暖意中。
气温回升,晨风轻拂,市民孙露驾车不到10分钟便抵达公园门口。眼前,是络绎不绝的锻炼人群:白发老者打着太极,孩童追逐嬉戏,年轻人挥汗如雨。“环境美了,设施升级更智能,我几乎天天来。”孙露笑着说。
■记者 张婵娟 文/图
晨光中的“静”与“动”
清晨的体育公园,是一幅动静交织的画卷。从守敬南路步入园区,一群老人身着统一红衣,伴着舒缓的国风音乐,缓缓舒展拳脚,太极拳的招式如行云流水,一招一式间透着专注与宁静。
“每每看到这场景,心里就静了,岁月静好不过如此。”孙露感慨道。
公园内,甬道蜿蜒,绿树成荫,青青草坪点缀其间,新铺设的彩色沥青步道如丝带般延伸。市民们或慢跑,或散步,呼吸着清新空气。
随着太阳东升,光影斑驳中,人流愈发密集:篮球场上的呐喊声、网球场的挥拍声、孩子们的欢笑声,交织成一首城市晨曲。
信都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市体育公园软硬件持续升级,作为集文化、娱乐、健身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,它给市民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到。
智能健身“黑科技”
穿越甬道,体育惠民工程健身器材区,一排崭新的智能健身器材格外醒目。
孙露轻车熟路地走向一台智能太空漫步机,刚踏上踏板,语音提示便响起:“您现在使用的是智能太空漫步机。”运动几分钟后,机器自动播报次数,一旁的立柱显示屏同步跳动数据:运动能耗、频率、时长一目了然。
这里,智能双位跷跷板、扭腰器、揉推器等整齐排列,科技感十足。孙露会每周带孩子来“尝鲜”,“挨个试一遍,趣味十足!”她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,进入全民健身小程序,运动设备、时长、能耗等数据瞬时生成。“不用去健身房,也能高大上!”她笑言。
这些器材不仅提供即时反馈,还化身“私人教练”,让健身变得科学又便捷。
市民李先生正在体验智能揉推器:“以前瞎练,现在数据说话,效率翻倍!”智能化的普及,正是我市体育惠民工程的缩影——通过数字化提升全民健身体验,让科技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设施焕新引“打卡”
公园的提升不止于智能,传统运动场域也迎来“新装”。
孙露如数家珍:“篮球场、足球场的围栏换新了,那抹橙色真亮眼!”网球场有了新的看台座椅,市民打球间隙可休憩观赛。最让她倾心的是彩色沥青步道,跑步中两侧景色流转,时而绿树成荫,时而开阔草坪,每一步都赏心悦目。
“在这儿跑步,整个人都舒心了!”孙露说着,在步道上跑了起来。
“变化看得见,幸福感摸得着。”孙露笑着说。这份获得感,源于我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。
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我市将体育惠民工程列入民生工程,旨在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加获得感、幸福感。今年以来,全市已提升18个标准化体育公园,建设18处街边球类场地,从硬件到服务,打造“家门口的赛场”。全市开展足球、篮球等各类赛事1010场,让运动融入了日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