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高中磊 马雨欣
剪裁、锁边、缝制,在巨鹿县苏家营镇前无尘村的车间内,布料在工人灵活的手指间上下翻飞,一件件厨师服制作完成。
“我们镇留守妇女、弱劳力群体,需要照顾家,不能外出务工,他们希望有家门口的增收渠道。”苏家营镇党委书记冯翡说,他们整合乡村闲置厂房、集体土地等多处资产,结合各村实际,或引进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,建成小微工厂,或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,形成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车间”的就业带动格局。
“我们村这个服装加工车间,带动附近13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,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,产品远销湖北、吉林、山东和重庆等地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张智耿说,他们还开展技能培训,提升留守劳动力就业能力。
该镇神堂坡村蝎子养殖基地里,该村村民们穿梭在一排排架子间,给蝎子送上美味的食物。“我们基地为周边35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。”该基地负责人张建忠说,从部队退役回来后,看到村里不少乡亲不方便外出务工,萌生了办厂子,解决乡亲就业难题的想法。在县镇村支持下,他搞起蝎子养殖,并以“基地+养殖户”的养殖模式带动乡亲增收。
“我们利用村内废弃厂房,与河北羽邦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肉鸡养殖场,为2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。”该镇苏家营二村党支部书记宋开军说,这家养殖场不仅拓宽了村民提供增收渠道,还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。
据悉,苏家营镇共有10家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微工厂,带动2000余名群众实现“家门口就业、稳稳当当增收”的梦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