饶本军:一“叶”知邢

2025-10-23 05:48:05 星期四  来源:邢州报

扫码看视频

从河南信阳光山县到河北邢台,从6000元起步到引领一方茶业,饶本军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史,更是一座北方城市接纳、融合、升华外来文化的缩影。三十年间茶香袅袅,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商业转型,更是一个时代的生活哲学在杯中叶底静静沉淀。

记者 常晓文/图

茶行三代事,一叶知邢台

1997年,河南信阳光山县的饶本军带着做瓦工攒下的6000元,挤上北上的绿皮火车,第一次踏上邢台的土地。那时的他未必能想到,自己会成为这座北方小城茶业变迁的亲历者与推动者。

初到邢台,街头最常见的茶商是挑着扁担的江西人,箩筐里装着散装茶叶,沿街叫卖。全市正规茶行不过十余家,喝茶在邢台还只是少数人的雅趣。“当时邢台人喝茶,要么是茉莉花茶,要么是几块钱一斤的‘大叶子’,对茶文化几乎没概念。”饶本军回忆道。自此之后,如何把喝茶从少数人的雅趣,变成多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,这个想法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。

半年后,他在兴合市场租下一个小门面,挂出第一家茶店的招牌。此后四年,生意顺风顺水——直到2001年那个冒进的决策。他倾尽积蓄创立“白雀”品牌,试图打造邢台第一家茶叶品牌,却因物流滞后、市场辐射力不足而惨败。“最艰难时,催债的人轮番来找,那时头都大了。”这场失败让他背了十年债务,也让他深刻认识到:在邢台做茶,必须稳扎稳打。

2017年,蛰伏十年的饶本军再次出手。在多次赴外地考察后,他在邢台开出“大唐真功夫茶城”——一个他称之为“大城市微缩版茶城”的茶文化综合体。

这里不单单只是卖茶叶的地方,而是拥有与茶叶相关所有品类:茶桌、茶具、茶宠……近百个品类、近万种商品,构成了完整的茶生态。“北方人喝茶,从起初是为解腻消食,后来是为谈事会友,现在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,喝茶的群体也逐渐扩大。”他指着茶城内络绎不绝的年轻人说,“他们买茶具不一定要泡茶,可能就是觉得好看——这说明市场消费理念在变。”

在2025年初开的“茶多多平价茶叶超市”,是饶本军的第三次转型。明码标价的简包装、覆盖高中低端的全品类,让买茶像逛超市一样轻松。“好茶不该是奢侈品。”他说,“几十元的平价茶同样要有品质,现在的市场非常透明,只有好的品质和优惠的价格才能在茶行业生存。”

从挑担叫卖到品牌折戟,从茶城综合体到平价茶叶超市——饶本军的二十八载茶路,恰是邢台茶业从无到有、从有到优的缩影。

追茶三十载,只为茶一盏

每年3月中旬,当邢台街头的杨柳刚冒新芽,饶本军已驱车南下,开启为期二十多天的“追茶之旅”。浙江狮峰山、福鼎太姥山、江苏洞庭山……他的行程表精确到小时,因为“明前茶差一天,品质差一截”。

在安吉白茶产区,当地产量仅能满足两成需求,抢茶如打仗。“每到明前茶采摘之际,晨光熹微,茶市已经人声鼎沸。你得凭三十年经验,一眼看出茶叶的成色,一鼻闻出香气的层次。”有时,一闪念的工夫,你相中的茶就可能被别人订了去。

饶本军坚持每年清明节前亲自去收茶,是因为“茶是真正可以吸收天地灵气的,对一位老茶人来说,夏季茶叶的高温高湿都能反映在茶汤里”。他举起一杯茶香浓郁的三十年生普洱对记者说“茶树年龄、朝向、采摘时辰,甚至茶山的天气、水质,都在这一杯茶中。”

辗转一个又一个新茶市集,翻过一座又一座茶山,二十多年来,饶本军每年坚持手工选茶。“机器能筛出大小,但筛不出阳光的味道。”他说:“同样的品种,山腰的茶带雾气滋润,山顶的茶经烈日淬炼——这差别,喝得出来。”

如今他代理绿雪芽、太姥山老白茶、六妙白茶、澜沧古茶、龙王山安吉白茶等几十个知名品牌,但最珍视的仍是这些“亲自追来的茶”。问他为何不交给他人,他笑答:“茶有茶路,人有人途。我的脚踩过的茶山,才算真正认识这片叶子。”

茶香新邢台,此中有真味

谈及邢台营商环境的变化,饶本军感慨万千。他说,政府的服务比之前好很多,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“现在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,办事效率也提高了很多。”饶本军说,“这为我们茶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。”

在饶本军的规划中,未来不仅要卖茶,更要推广“茶生活方式”——茶艺沙龙、青年茶友会、新茶品鉴会甚至与本地学校合作开发茶文化课程。“邢台人过去喝酒豪爽,现在喝茶也能喝出格局。一座城市的气质,就在这一杯杯茶汤里慢慢改变。”

站在茶多多超市明亮的展厅里,他看着往来顾客轻声说:“茶的本质是回归——回归自然,回归简单,回归生活的本真。而我有幸,在邢台这片土地上,用三十年找到了这种回归。”

邢台网所有自采新闻(含图片)

独家授权邢台网发布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。

广告加载中...